摘抄号 >地图 >作文摘抄 >

改写作文

改写《所见》作文

时间:2024-02-03 作者:摘抄号

相关推荐

改写《所见》作文6篇。

写作文是创新思维的一个过程,写作是表现自己对一个话题思考和探究的重要手段。一篇优秀的作文会吸引许多人前来阅读。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改写《所见》作文”将会让您增长见识,我将为您提供一些全面的见解和建议供您参考!

改写《所见》作文 篇1

灰暗的天空,呼啸的冷风,破败的小道上,时不时还能见到逃难的难民。本应是万物复苏的春天,此时竟萧瑟得如同秋天一般。

我走在小道上,看着周围破败的景象,想起那次震惊朝野的大叛乱。安禄山,战争,强盛的大唐变得如此凄惨,民不聊生。这样动乱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我长叹一声,收回思绪,望着灰暗的天。此时天色已晚,为了不至于露宿荒野,我加快脚步,向不远处的石壕村走去,希望在那里能借宿一宿。

不久,我来到石壕村口。这里房屋破败,家家户户掩门熄灯,路上没有一个人影,再加上呜咽般的风声,让人心生寒意。这都是战争造成的啊!我走到一个看上去还算完好的院子门前,在紧闭的门板上敲了两下。

过了良久,门打开了一丝缝隙,小心翼翼的,似乎在仔细观察来的是什么人。随后,门开了,出来一位老妇人。她满脸愁容,瘦得就像一根干枯的树枝,似乎一阵风就会把她刮倒。老妇人问:这位官爷有何事?我作了作揖,回答道:鄙人姓杜名甫,今夜路过此村,想在此借宿一宿,不知是否方便?若不嫌弃寒舍,先生就进来吧。老妇人有气无力地说,然后将我带入屋中。

这间院子里住着一对老夫妻和一对母子,老妇人的丈夫让我在一间屋子里安顿下来。我吃了一些随身带的干粮,便躺下休息了。

午夜时分,我突然被一阵粗暴的敲门声和开门、开门的大吼惊醒,有人在猛敲院门,夹杂着一旁邻居的哭喊声。出来看时,老妇慌慌张张地把老头往后院赶:老头子,肯定是抓壮丁的人又来了,你快翻过院墙逃走吧!那好!我、我先走了!老头的声音几乎变为颤音。随后便听见一阵窸窸窣窣的爬墙声,老头翻墙逃走了。

院门吱呀一声打开了。老妇人战战兢兢地说:两位官爷,有什么事呀?一个声音大声怒吼道:少废话,快把家里的男丁交出来,全部充军!我叹了口气,如果战况已到了如此地步,只能半夜抓壮丁了。

老妇人几乎被吓哭了,声音里带着哭腔:官爷啊,我们家实在没有男人了,我的三个儿子应征守卫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有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我的两个儿子就这么没了,家里就只剩我一个人了,实在没有男丁啊!差役不耐烦地说:家里有没有男丁不是你说了算,我们要进去查看一番。

这时屋里响起了婴儿的哭声,也许是那个小孩被差役的吼声吓哭了。一个差役大喊:屋里有小孩哭声,里面肯定藏了人。然后就听见那个差役向屋子走来。不过一会儿他的脚步声停了,吼道:滚开,死老婆子。好像老妇人抱住了他的脚,他正想把她一脚踹开。老妇人大哭道:家里真的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孩子。另一个差役说:那个孩子的母亲肯定也在里面,把她抓走充数也行。老妇人哭得更凶了:不要抓她啊,孩子的母亲刚死了丈夫,只是因为有孙子在还没有离去,现在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

差役的忍耐好像到了极限,一脚踢开老妇人:我不管,我们一定要带走她。如果不能抓到人,我们也完了。老妇人哭声停了一下,似乎作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她说:那你们把我抓走吧。我虽然力气衰弱,但还可以为士兵们准备早饭。请你们放过我儿媳吧。两个差役思考了一会儿,说:没办法,只好抓这个老太婆去充数了。

只听见两个差役的脚步和老妇人蹒跚的脚步渐渐远去,慢慢消失。石壕村似乎恢复了此前平静,又似乎隐隐约约还听见不知何处传来低低的抽泣声。

第二天早上,我辞别了那个逃回来的老头,登程赶路。身后的石壕村渐渐远去,我却看到盛世的背影,如此苍凉,萧条,让人泪落

改写《所见》作文 篇2

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如果把这两首祭神曲联系起来看,那么这首《湘夫人》所写的情事,正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作品即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捍格难合。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接着与湘夫人一样。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与《湘君》结尾不仅句数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样。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从情感的结构角度看,这首诗是以“召唤方式”呼应“期待视野”。《湘夫人》既然是迎神曲,必然是以召唤的方式祈求神灵降临。全诗以召唤湘夫人到来作为出发点,以期待的心理贯穿其中。诗的前半段主要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时那种望而不见、遇而无缘的期待心情。中间经历了忧伤、懊丧、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动。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产生的情绪波动。诗的后半段是写湘君得知湘夫人应约即将到来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在有缘相见而又未相见的期待心情中忙碌着新婚前的准备事宜。诗的末尾,湘夫人才出现,召唤的目的达到,使前面一系列的期待性的描写与此呼应。实际上,后半段的描写不过是湘君的幻想境界。出现这种幻象境界,也是由于期待心切的缘故。整首诗对期待过程的描写,有开端,有矛盾,有发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意识线路清晰可见。

这首诗还有著明暗对应的双层结构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现,有明有暗,明暗结合。抒情对象既可实指,又有象征性。在描写实境时,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层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确,语言明快,情感色泽清晰,高低起伏,强弱大小,都呈透明状态。如诗的后半段写筑室建堂、美饰洞房、装饰门面、迎接宾客的场面,就属于表层性的,即明写。从“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兰兮为芳”,是从外到里、由大到小;从“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庑门”,又由里到外。线路清楚,事实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畅,无拘无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从深层结构看,这首诗又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来的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带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发觉。因此需要通过表层意象加以领会。

这种双层结构,明暗对应,相辅相成,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现呈立体状。

另外,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综上所述,《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两个悲剧,但合起来又是一幕两情相悦、忠贞不渝的喜剧。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说它们是喜剧,是由于男女双方的相恋真诚深挚,尽管稍有挫折,但都没有放弃追求和期盼,所以圆满结局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当他们在耐心平静的相互等待之后终于相见时,这场因先来后到而产生的误会和烦恼必然会在顷刻间烟消云散,迎接他们的将是湘君在幻觉中所感受的那种欢乐和幸福。

改写《所见》作文 篇3

改写鹬蚌相争为记叙文(精选)

导语:《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下面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改写鹬蚌相争(1)

鹬咬住了谤的的肉,蚌夹住了鹬的嘴,两人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这时,一个渔翁走来了,相伴他们捉走。鹬发现了,对蚌说:“那个渔夫要来捉我们,不如我们互相放开,这样我们以后还能多活些日子。”蚌听了鹬的劝告,说:“这样也好,我们交个朋友,以后有事还可以互相帮助。”于是鹬放开了蚌,蚌也放开了鹬。就这样两人都没有被渔夫抓到。

几天后,蚌在河里忽然看到鹬匆匆忙忙地飞了过来,他还以为鹬要去什么地方,才飞得很快。原来是有个人想要用枪把鹬打下来,蚌看见了,急忙夹住了那个人的手,那个人手里的枪掉在了地上,当那个人把枪拿起来时,却发现鹬已经飞远了,那个人垂头丧气地走了。鹬看到那个人走远了,自己没有生命危险了,急忙飞下来向蚌道谢。

改写鹬蚌相争(2)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渔翁在河边走着,看见远处有一只蚌,边停下脚步坐在大石头上看。

这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从远处飞来一一只鹬,伸出长嘴便去啄蚌的肉。蚌机灵的用力紧紧合拢它的壳,把鹬长长的嘴夹在自己的壳里。这时候,鹬想要逃生便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老天爷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反正你也动不了。等你死了我再吃你壳里的肉,哈哈!。” 蚌也不服气,它对鹬说:“哈哈,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我就给你争到地啦!”它俩谁也不肯相让。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这位渔翁走过来,他俩不知所措啦,蚌说:“算啦,要不我松开你,你赶紧跑,我在跳水里,行吗?要不然咱俩吃不到肉不算,这渔翁倒把咱俩当下酒菜了,再说这样的话我和你还能成朋友,不会成敌人。”鹬说:“好吧,老兄以后我们就成朋友了。”蚌把壳一松,鹬变飞走啦,蚌也跳到了水里。渔翁到头来什么也没找到,蚌和鹬却成了要好的朋友。

从这件事中我懂得了:朋友之间,应该当团结有爱,而不应该反目成仇,还能让彼此少遭受灾难。

改写鹬蚌相争(3)

一年干旱,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鹬和蚌实在是受不了炎热,便一起出去找水喝。

正在它们干渴难耐时,它们发现了一个小水塘,但是小水塘的水非常地少,却还是能令鹬和蚌欣喜若狂。鹬想独吞小水塘,正大步流星地向小水塘走去,这时,蚌忽然用嘴夹住了鹬的脚,使得鹬不得动弹。蚌愤怒地对鹬说:“走得那么快干什么?想独吞小水塘吗?我才不让你喝呢。”说完,蚌也快步走向小水塘。鹬担心蚌跳到水里把水喝个精光,便用翅膀稳稳当当地夹住了蚌。

两个小动物都想独自喝完小水塘,于是都不愿放开对方。后来,鹬对蚌说:“你放开我,我喝过水之后,一定分一半给你。”蚌却对鹬说:“我才不相信你呢!你喝完水,一定又企图把我吃了,你就不仅喝到了水,还能饱餐一顿;而我可就亏了,不但没喝到水,还被你吃掉。”

到了第二天,两个小动物还不肯相舍相让,而小水塘也经不起烈日的烤晒,干枯了。两个小动物最终也没喝到水,被相继渴死。

改写《所见》作文 篇4

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阳光从天空洒了下来,将房屋高矮不平的阴影照在人们身上。大街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着牛车送货的,有在街边摆小摊的,叫喊声,吆喝声,此起彼伏……虽然景象繁华热闹,可是,人们却都是愁眉不展。现在正是安史之乱时期,战事连连,兵慌马乱,谁能高兴得起来呢?我走在大街上,心情沉重:这已经是我因安史之乱带着全家逃到四川的第七个年头了,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结束呀?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

突然,前方一阵喧闹,嘈杂的声音中夹杂着人们激动的欢呼声。发生什么事情了?我向前方走去,看见四周的人们竟都变得眉开眼笑了。能有什么好事让大家在这种时候这么高兴呢?我挤进墙边围观的人群,看到墙上贴着一张告示。我往告示上一看,不禁心头一颤:“河南河北收复了!”顿时,眼前的景象变得朦胧模糊起来,激动的泪水止不住从眼眶中缓缓流下,浸湿了我的衣衫。自从逃往四川以后,我每天提心吊胆,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对于故乡更是日思夜想,天天期盼着返回故里。而现在,我真的能够回到故乡了!

我急忙往家里跑去,要把这振奋人心的喜讯快点告诉家人。我一进家门,就大声喊了起来:“河南河北收复了!河南河北收复了!”看看妻子和孩子的表情,他们都是一脸惊讶,难以置信地看着我。在确信消息无误后,妻子紧锁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嘴角向上扬起,露出了久违的微笑,然后,又用颤抖的声音问我:“那……我们可以回去了?”我点了点头。“我们可以回家啰,可以回家啰!”孩子们连蹦带跳地大声欢呼起来。我迫不及待地催促妻儿快快收拾行李,我则将书本胡乱地卷起来放进书篓。一家人兴高采烈,齐心协力,不一会儿,便将行李收拾停当。我拿出酒来,倒上满满一杯,怀着激动的心情,细细地品着,嘴里还忍不住唱出几句歌来。要回故乡了,我能不高兴吗?

喝着喝着酒,在我脑海里已经想象出了回去故乡的画面:我们一家人坐在船上,互相依偎着,看着船外的风景。江水清的能见底,水面平的如明镜,船在水上飘着,荡起圈圈涟漪。船开过巴峡,又穿过巫峡,我们改走陆路、经过襄阳,又向洛阳赶去。

我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忽然诗性大发,随口吟出一首: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改写《所见》作文 篇5

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记叙文,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壕吏改写记叙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迎着夕阳的余晖来到石壕,整个村里不足十户人家,百姓们一个个都是满脸的愁苦。我随便找到了一户人家投宿,只见门口柴扉已破,屋顶只盖些茅草,门前树木已枯,好像这战乱已殃及到了万物。不一会儿,月亮冲破乌云,残星闪烁,发出惨淡的微光,月光洒在树上,更显得凄凉。

半夜三更,明月升至中天。只听到外面有人在大声喊叫着。老翁翻墙跑了,老妇人安抚了孩子便出去了。我透过窗户纸迎着月光,看见老妇人拄着一根破木杖,弓着腰,用补满补丁的衣服擦拭着眼眶中不断涌出的泪水。老妇面部的皱纹因为哭泣,凑在一起,满头白发更显得可怜。

另外一边的两名小吏,一个拿棍,一个拿刀,脸部拧在一起,显得更加凶神恶煞。他们一步步逼问着老妇人:“你家的壮丁去哪里了?”老妇含着哭腔:“三个儿子都在邺城,前不久终于盼到一封家信。两个儿子死了,剩下那个也苟且偷生地活着。”说着便哽咽得更加厉害。那个拿棍的吏怒气却丝毫不减,朝着老妇的腰就来了一棍。本就站不稳的老妇倒在地上,咳嗽了起来。拿刀的`吏把玩着手中的刀,挺着肥胖的肚子,漫不经心地说着:“你家没别人了吗,有的话快让他出来,不然我们就要强搜了。”说着便向老妇投去一个凌厉的眼神。老妇停止了咳嗽,说道:“家里没别人了,就只有一个襁褓中的孙子,和一个来回走都没有一件完整衣服的儿媳,最近这粥越做越稀,今天都断粮了。”说着又叹了一口气。

我想起今天在吃干粮时他们的眼神有些不对劲,便把包袱中的馒头拿出了一半放到桌上。心中不由得为这些受战争影响的老百姓感到悲伤,只希望这战争快点结束。

外面又有了动静:老妇说要去河阳应役。便连夜跟着走了,此后,再也没有声音了。

夜已深了,月亮躲进了乌云中藏起来了,好像怕见到这荒废一片的大地。枯木盘曲着,在春天也不敢抽出新芽,怕引人注目。我只感觉到,外面的风咆哮着,从门窗中渗透进来,钻进身体里,更钻进内心深处。隐约听到低声的哽泣声,老翁回来了。只听得一声惊叫,便一夜无声了。

天空泛起鱼肚白,老翁出来与我告别,我看见他眼眶微肿,老妇果真不见了身影。我理了行装,更理了理心情,重新踏上那条通向光明的路。

改写《所见》作文 篇6

又一年春天到了。

我骑着马漫步在青石路上,此时是黄昏时分,各家正忙着做晚饭,金色的晚霞刺破袅袅的炊烟。

江南啊……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现在再应景不过了,但,这是春天,不是苍凉的秋。

然而,在我眼中已经无所谓春秋了。

我又想起了她,想她如莲花般娇嫩的容颜,想她如清泉般清脆的声音,想她如天空般澄澈的双眸,如今莲花几开几落,我却不曾回去看她一眼——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三月春风戏柳絮,漫天飞舞的白絮竞如冬雪般寒冷,在她眼中,恐怕连这三月柳絮也如她的心一般沉重。青石向晚,归人不至。

你还好吗?我,很想你。

胯下的马儿渐行渐慢,最后停了下来。路途遥远,竞连马儿也撑不住了吗?我安抚地轻拍了一下它的鬃毛,正准备重新启程,一旁的门却突然打开,"吱呀"一声,引得我侧目注视。

一头秀发用木簪松松垮垮地挽着,年轻的少妇鬓角凌乱,衣衫穿戴有些不整,面容憔悴,眼中的光芒灿烂得恍若星辰。

而那目光在见到我之后倏地暗淡下来,眼中的失望是如此明显,我的心中突然涌上极大的负罪感。

"女为悦己者容",她所爱的人定然不在身边。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我的她是否也如凋落的莲花般憔悴。

那少妇对我歉然一笑,拉起门帷,进屋,关上了房门。

催动马儿继续前进,马蹄声又起,"哒哒哒".这是一个错误,一个美丽的错误,她在等待她的归人,而我——

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本文来源://www.zch61.com/z/1506.html